生活在這個被豚骨拉麵淹沒的城市,是幸運的。你可以想像,我肚子裡有二分之一的時間裝著拉麵,以至於環繞博多站週邊的拉麵店,能吃上兩、三回也是挺正常的事情,但是我覺得不夠,真的不夠,因為還沒遇到那碗豚骨真命天麵。
某日中午,我先生提出他的口袋名單,向我推薦「博龍軒」,由於騎腳踏車需要20分鐘的路程,查了是當地週邊的第一名拉麵,不加猶豫便驅車前往,事後證明原來我在找尋的那碗拉麵遠在天邊,盡在眼前。甚至在豚骨拉麵的維基百科裡,都寫有它和天神「赤のれん」的介紹,被認為同是博多拉麵的發祥老舖。
從建築外觀、「博龍軒」褪色的招牌,以及不那麼吸引人的門面看去,可以感受到歲月的痕跡與歷史的重量。在日本,就是要去老店,才會有這種體會:「原來這才是真正主流的原貌」,儘管改朝換代,歲月更迭,老味道依然雋永常存。
「博龍軒」的位置不在馬路旁,也非比鄰住宅的巷內,而是位於停車場內,我們先找到小巷的洗衣店,再往「馬出中央商店街」的方向走去。自駕的旅客可以將車輛停在註明15、16號的停車格,是店家提供的兩台車位。
從店外到內部擺設,褪色的赤色布簾與餐桌、近距離的開放式廚房,讓我想起同在筥歧宮附近的半百老店「春陽軒」,兩店不論在料理的滋味或外顯的人事面向上,都是極力地保持著逆時間的老店味道。儘管空間小了些,環境卻也整潔清爽。
處在角落的轉式水龍頭、相框裡略微泛黃的照片,以及款式陳舊、操作簡易的自助式茶水機,這裡的一切似乎顯得平易近人,毫無違和感。
雖然我不愛用調味料,但是觀察一久便能發現,老店的調味料準備的都很齊全,即使只賣拉麵,胡椒粉、芝麻、蒜泥、醬油、醋、鹽巴,幾乎想到的都有了。而在吧檯上還放了幾顆水煮蛋,一顆日幣50元,結帳時再主動告知拿了幾顆,原先以為是半熟,撥開竟是少見的全熟蛋黃呢。
進來店裡的客人,多的是住在附近的居民,也有日本國內的觀光客。其中有位貌似熟客的人推開門進來時,老闆便主動提及:「不好意思,今天沒有飯了喔!」,只見那位客人還是神態自若的坐下,點了碗拉麵,似乎沒有一丁點動搖,足以想見這碗麵的魅力。
手寫的日文菜單貼在側面牆上,依配料的不同而取名,直接口頭向老闆點餐即可。
看著老闆調配湯頭,先是斟酌地倒入適量醬油,接著將豚骨湯盛入碗裡,最後篩落些微豬背油脂。另一位女士則把麵條抽散後,輕放於磅秤確認重量,再把要入鍋的麵條放到銀盤上,當她用手在盤上散麵,麵條落下銀盤時,輕敲出律動的鏗鏘聲響,早已令人滿心期待。
在越趨滾沸的鍋爐,不一會兒的時間,女士便用篩網瀝水,緩慢將麵條置於已半滿的湯碗中。隨後兩人有節奏地把叉燒、青蔥、木耳等配料依序置入,端上櫃台給前方客人。
チャーシュー ワンタンメン(叉燒餛飩拉麵)(日幣1100元)剛端上桌時,餛飩佈滿整個碗面,下方墊著為數不少的叉燒,層層疊疊,幾乎看不到麵條的影子了。我有些用力地聞著緩慢升起的熱氣,試圖聞出個豬味或什麼的都好,但我找不到,找不到屬於外頭現實主流的味道,其實我應該要知道,從進店門的那一秒開始,時間已停在昭和23年。
被湯汁染成米黃的餛飩,像水母鐘狀的皮層,細嫩連綿的麵皮,透出褐色的肉餡,咬了一口,「那是輕抹上去的包法」,腦中浮現了傳統市場賣水餃、餛飩的小攤,即使那已是孩提時代的畫面,女老闆熟練的手勢仍歷歷在目。「博龍軒」的餛飩餡料單純,沒有菜末,味道不鹹,還帶有花生醬的香氣,很是特別。
チャーシュー メン(叉燒拉麵)(日幣900元)店家叉燒肉片給得豪邁,也讓我想起「春陽軒」那碗僅僅日幣650元的叉燒拉麵,還沒看過比它便宜的了。肉片略呈四方,質地輕透,肥瘦紋理勻稱,感覺吸足了醬油甜味,略有咬勁,美味!
茶濁色湯頭有十足的醬油香,濃淡適中,加上湯面油脂淺薄,不膩且香,埋頭接連喝了好幾口。入口先是感受豚骨湯頭的圓潤,隨即在嚥下之處釋出醬油的甘醇,此刻讓舌尖的細胞瞬間都甦醒了。木耳從來都是口感的催化劑,每一口麵加入幾條爽脆的木耳,不時提振齒間的震盪。
「博龍軒」的麵條是整碗拉麵的靈魂,質地薄而不爛,麵香味重,相較於極細麵所強調的脆度速食,更多了些懷舊的風味。原本就很喜歡細扁的麵條,尤其在以極細麵為主流的博多,「赤のれん」和「博龍軒」更是珍貴的存在,也代表著它們是歷經時代洪流的老麵館,老味道。
吃一碗昭和拉麵,體會古今的轉變,謝謝讓我遇到這碗真命天麵。
喜歡吃拉麵的旅人,不妨看看博多人喜歡吃哪些拉麵店:
博多站週邊TOP 10拉麵懶人包
我在福岡的41篇拉麵食記
2019-05-09 取自Tabelog
某日中午,我先生提出他的口袋名單,向我推薦「博龍軒」,由於騎腳踏車需要20分鐘的路程,查了是當地週邊的第一名拉麵,不加猶豫便驅車前往,事後證明原來我在找尋的那碗拉麵遠在天邊,盡在眼前。甚至在豚骨拉麵的維基百科裡,都寫有它和天神「赤のれん」的介紹,被認為同是博多拉麵的發祥老舖。
從建築外觀、「博龍軒」褪色的招牌,以及不那麼吸引人的門面看去,可以感受到歲月的痕跡與歷史的重量。在日本,就是要去老店,才會有這種體會:「原來這才是真正主流的原貌」,儘管改朝換代,歲月更迭,老味道依然雋永常存。
「博龍軒」的位置不在馬路旁,也非比鄰住宅的巷內,而是位於停車場內,我們先找到小巷的洗衣店,再往「馬出中央商店街」的方向走去。自駕的旅客可以將車輛停在註明15、16號的停車格,是店家提供的兩台車位。
從店外到內部擺設,褪色的赤色布簾與餐桌、近距離的開放式廚房,讓我想起同在筥歧宮附近的半百老店「春陽軒」,兩店不論在料理的滋味或外顯的人事面向上,都是極力地保持著逆時間的老店味道。儘管空間小了些,環境卻也整潔清爽。
處在角落的轉式水龍頭、相框裡略微泛黃的照片,以及款式陳舊、操作簡易的自助式茶水機,這裡的一切似乎顯得平易近人,毫無違和感。
雖然我不愛用調味料,但是觀察一久便能發現,老店的調味料準備的都很齊全,即使只賣拉麵,胡椒粉、芝麻、蒜泥、醬油、醋、鹽巴,幾乎想到的都有了。而在吧檯上還放了幾顆水煮蛋,一顆日幣50元,結帳時再主動告知拿了幾顆,原先以為是半熟,撥開竟是少見的全熟蛋黃呢。
進來店裡的客人,多的是住在附近的居民,也有日本國內的觀光客。其中有位貌似熟客的人推開門進來時,老闆便主動提及:「不好意思,今天沒有飯了喔!」,只見那位客人還是神態自若的坐下,點了碗拉麵,似乎沒有一丁點動搖,足以想見這碗麵的魅力。
手寫的日文菜單貼在側面牆上,依配料的不同而取名,直接口頭向老闆點餐即可。
在越趨滾沸的鍋爐,不一會兒的時間,女士便用篩網瀝水,緩慢將麵條置於已半滿的湯碗中。隨後兩人有節奏地把叉燒、青蔥、木耳等配料依序置入,端上櫃台給前方客人。
チャーシュー ワンタンメン(叉燒餛飩拉麵)(日幣1100元)剛端上桌時,餛飩佈滿整個碗面,下方墊著為數不少的叉燒,層層疊疊,幾乎看不到麵條的影子了。我有些用力地聞著緩慢升起的熱氣,試圖聞出個豬味或什麼的都好,但我找不到,找不到屬於外頭現實主流的味道,其實我應該要知道,從進店門的那一秒開始,時間已停在昭和23年。
被湯汁染成米黃的餛飩,像水母鐘狀的皮層,細嫩連綿的麵皮,透出褐色的肉餡,咬了一口,「那是輕抹上去的包法」,腦中浮現了傳統市場賣水餃、餛飩的小攤,即使那已是孩提時代的畫面,女老闆熟練的手勢仍歷歷在目。「博龍軒」的餛飩餡料單純,沒有菜末,味道不鹹,還帶有花生醬的香氣,很是特別。
チャーシュー メン(叉燒拉麵)(日幣900元)店家叉燒肉片給得豪邁,也讓我想起「春陽軒」那碗僅僅日幣650元的叉燒拉麵,還沒看過比它便宜的了。肉片略呈四方,質地輕透,肥瘦紋理勻稱,感覺吸足了醬油甜味,略有咬勁,美味!
茶濁色湯頭有十足的醬油香,濃淡適中,加上湯面油脂淺薄,不膩且香,埋頭接連喝了好幾口。入口先是感受豚骨湯頭的圓潤,隨即在嚥下之處釋出醬油的甘醇,此刻讓舌尖的細胞瞬間都甦醒了。木耳從來都是口感的催化劑,每一口麵加入幾條爽脆的木耳,不時提振齒間的震盪。
「博龍軒」的麵條是整碗拉麵的靈魂,質地薄而不爛,麵香味重,相較於極細麵所強調的脆度速食,更多了些懷舊的風味。原本就很喜歡細扁的麵條,尤其在以極細麵為主流的博多,「赤のれん」和「博龍軒」更是珍貴的存在,也代表著它們是歷經時代洪流的老麵館,老味道。
吃一碗昭和拉麵,體會古今的轉變,謝謝讓我遇到這碗真命天麵。
喜歡吃拉麵的旅人,不妨看看博多人喜歡吃哪些拉麵店:
博多站週邊TOP 10拉麵懶人包
我在福岡的41篇拉麵食記
2019-05-09 取自Tabelog
留言
張貼留言